在祖国正北方的内蒙古大地上,1.74亿亩的农耕地与8.12亿亩草原共同铺展出生机勃勃的振兴画卷。内蒙古金融监管局积极构建“春贷、夏链、秋融、冬保”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全周期体系。2025年3月末,全区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超3300亿元,金融“活水”如奔腾“骏马”,在敕勒川畔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。
春之章:信贷“春雨”滋润“粮仓”
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“粮仓”,春耕备耕是全区农业生产的开局之战,也是确保全年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。内蒙古金融监管局指导辖内银行机构迅速行动,确保资金及时到位、农资及时到田、农机及时到手。通过科技赋能与流程优化,推动辖内银行机构推出“线上预约+上门办理”服务模式,让农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。截至3月末,全区春耕备耕贷款余额1700.72亿元,较年初增长582.75亿元,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余额151.06亿元,较年初增长10.69亿元,支持种业发展贷款余额175.92亿元,较年初增长19.89亿元;为86.42万亩小麦、玉米等粮食作物提供保险保障5.79亿元,持续为春耕备耕注入金融力量。
夏之章:金融“活水”浇灌“产业”
每年的6至8月,内蒙古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,也迎来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。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充分利用草原夏季“那达慕”盛会,指导辖内金融机构依托“金融乌兰牧骑”小分队,组建“马背金融服务队”,深入草原牧区、走访重点领域,将金融服务“送上门”,推动农牧区特色产业与文旅结合,浇灌特色产业绿色发展。截至3月末,全区特色产业集群贷款余额2272.9亿元,较年初增长270.13亿元,其中乳业贷款余额611.34亿元,增速超25%。规模养殖场、示范家庭农场、合作示范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1430.90亿元,较年初增长22.22亿元。为10.13万亩经济作物提供风险保障0.58亿元。
秋之章:金融“音符”唱响“归仓”
金秋时节,大型收割机忙碌地穿梭在农田中作业。内蒙古金融监管局着力开展农产品收购企业融资对接行动、“秋冬种”信贷服务行动、售粮资金安全到家行动等“十大行动”和服务粮食收购、服务秋冬种、服务售粮资金、服务消费帮扶“四服务”工作,加大秋粮收购金融服务。截至3月末,全区支持秋收贷款余额155.02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13.40亿元;支持粮食种植、收购加工贷款余额853.29亿元,较年初增长20.36亿元;累计投放政府储备调控粮油贷款128.1亿元,支持368.4万吨中央和地方储备增储轮换任务有效落实。
冬之章:金融“暖阳”温暖“寒冬”
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肉类生产基地,牛羊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,也被视作全国人民的“肉库”。冬季的内蒙古易受大风暴雪等极端天气影响,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冲击。内蒙古金融监管局组织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开辟绿色通道,简化服务流程,建立理赔应急响应机制,以专项金融产品全力保障接羔保育、肉牛肉羊生产等金融服务,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。截至3月末,肉牛、肉羊等畜牧业重点产业贷款余额1573.19亿元,较年初增加169.24亿元,增速12.05%;承保猪、牛、羊等各类畜禽1832.99万头只,累计为3.62万户(次)农牧户提供风险保障156.85亿元。累计赔付支出4.25亿元,受益农牧户4.14万户(次)。